第125章 第二装甲师(1 / 1)

在国防军第二装甲师的训练场上,宋鸿飞应邀观看装甲部队的日常训练。

第二装甲师特地展示了一个坦克营和一个装甲掷弹兵营协同演练的场景。开阔的平原上,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如钢铁巨兽般咆哮着,引擎轰鸣,尘土飞扬。

随着指挥官通过无线电下达指令,战车编队开始灵活迅速地从行进队列转入成战斗队形,随后又演练了从进攻队形转换成防御队形。坦克和装甲车之间的配合默契无比,迅速编组成不同的战斗阵型,无不充分展示出了高度的协同性和强大的机动力及战斗力。

钢铁洪流气吞万里如虎,恢弘的场面和磅礴的气势,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场之中。

宋鸿飞感慨万千,德军将领的军事素养、指挥能力以及士兵的战斗技能和专业水平真可谓独步天下。

宋鸿飞由衷地赞道:“真不愧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令人生畏的装甲部队!”

其实他最叹服的并不光是德军先进的战车,而是其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他暗暗估算,今天这样一场演练,光油料的消耗量就十分惊人,足以把华夏整个装甲兵团接近1个月的油料储备用光,以贫困交加的国情根本就玩不起。宋鸿飞只能暗暗无奈地苦笑,心中又无比的羡慕。

想到先烈们只能悲壮的以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飞机大炮,宋鸿飞有一种深及灵魂的悲恸,为民族崛起屹立于强国之列而奋斗的志向从没有此刻这么强烈。

古德里安听到宋鸿飞称赞的话,流露出一脸自豪的神色,却也不无羡慕地道:“你们已经成功实施了一次精彩的实战,这是无可比拟的宝贵经验。在演练场上纵然是满分的部队,再怎么无可挑剔的队列和训练,但要在真实的战场上获得胜利,却依然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宋鸿飞心中感慨,古德里安作为秉承日耳曼传统军官团气质的职业军人,性格很直率,也很实在,这点他深为好感。

他对古德里安的观点也极为赞同,演练场毕竟和战场是不同的,在真实的战场上,永远都会遇到太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和问题,一支真正强大的部队必须要经历过战火的磨砺。

宋鸿飞道:“如果再配合自行火炮、航空兵、工兵等兵种,以及足够的支援保障力量,组成多兵种合成化战斗兵团,方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古德里安等装甲部队的将领们面露思索之色,皆不由颔首赞同。

此次观摩中宋鸿飞还见到了一位熟人,那位去年被送来德军校学习的二公子建镐,勃洛姆堡元帅非常有心,特意让他来参加观摩。

“鸿飞哥!”建镐见到宋鸿飞激动万分,亲热无比地叫个不停。这些年来宋鸿飞的各种传奇事迹传遍军中,建镐对他崇拜的很,简直要把他当偶像了。

他们早在小时候就认识了,早年宋鸿飞去给黄埔前几期的军官生进行射击演示,每次建镐知道了必定吵着也要去。他比宋鸿飞小5岁,整天屁颠屁颠跟在后面,演示结束后两人到珠江边摸鱼捉虾、爬树掏鸟,好不快活。

宋鸿飞惊喜地发现当年那个小屁孩如今已成长为一位相貌堂堂、气宇轩昂、英武挺拔的军人,兴奋地直捶建镐的胸口:“好小子啊,这些年不见,长这么壮实了!怎么样,在这还好吧?”

建镐兴奋地道:“我现在以军官候补生身份在德军山地部队中服役。”

宋鸿飞有点好奇,问:“为什么是山地部队?”

建镐道:“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山地步兵是各个兵种里面最艰苦的,如果我能够在山地部队接受训练,并且通过考验的话,那以后回到国内什么都难不倒我了。”

宋鸿飞不禁直感叹,年轻人就是朝气蓬勃,有见地,有想法,对未来充满了奋斗的期待和憧憬。

建镐依然很兴奋:“先在山地部队进行步兵的基础训练,然后再进慕尼黑军官学校。鸿飞哥,我考虑好了,今后我想学装甲兵和机械化。”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以宋鸿飞为榜样,理想的种子早已在心中萌了芽。

宋鸿飞拍拍他的肩膀,道:“不错!有志向,有主见!未来是多兵种协同的战场,复合型的指挥军官才能适应战争的要求,既要懂步兵,也要懂装甲兵,还要懂炮兵、航空兵等兵种。树立了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前进,军校是能让你不断成长的地方。学在军校,历在战场,好好干吧!”

建镐年轻的脸上充满坚定和自信,道:“是,我会的!”

小胡子统领得到了各方汇上来的报告。

专家智囊团早已向他建议,计算机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用于数值计算,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武器和弹道研究、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无疑对战争有巨大的帮助。

最具说服力的事实就是华夏应用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设计出了最先进的半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并且破解了他们引以自豪的密码机系统。

尤其是宋鸿飞对专家们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将引领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深深触动了统领,让他对这个有着辉煌历史和文化的古老东方民族产生了新的认识。

统领陷入沉思:“这个民族走过了5000千年的风雨,源远流长,延绵至今,其历史上创造了领先世界千年的文明。是否真的每当这个民族陷入危难之际,总会诞生出力挽狂澜的杰出人物?”

统领非常具有战略眼光,二话不说立即批准了智囊团的方案,决定与华夏合作研究现代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共享研究成果、互相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推进两国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他当然十分明白华夏人的用意,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军购,以技术换装备,凭借奇货可居待价而沽的道理他自然是懂的。

华夏此次的购买意向是2号坦克、“豪须”系列装甲车以及一批各种口径的山炮、榴弹炮。

其中最重头的就是2号坦克,这种重量不足10吨、火炮口径20的轻型坦克在国防军装甲部队的规划中只是作训练、侦察和补充编制用,作为主战的型号是3号和4号坦克。虽然现在自家国防军也要大力暴兵扩充军备,不过产能还能努力再扩大,卖一些给华夏还是不打紧的。

而华夏只考虑轻型战车也颇为无奈,先不谈薄弱的技术和后勤维护能力,面对国内糟糕的道路、桥梁交通环境,过重的战车根本就寸步难行,完全足以扼杀装备重型战车的美好愿望。综合权衡之下,轻型战车才符合国情,并且2号坦克装备有20火炮,对付东洋的薄皮战车也有足够的杀伤力了。

为代表团打前锋的宋鸿飞使出浑身解数谈了个好价钱,双方已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只等孔特使到来后就最终敲定。

小胡子统领有点无奈地对戈林和勃洛姆堡元帅道:“华夏人倒是会做生意,谁让他们掌握了我们没有的独门绝技呢?”

孔特使到来后先后与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空军部长等高层官员会晤,并参观了克虏伯兵工厂和容克飞机制造厂等军工企业。

华国的战略是希望获得西方的援助,利用西方促使远东及太平洋地区互不侵犯和互助协定的缔结,制约东洋的侵略野心。

汉斯高层内部对于与华国和岛国的关系也有分歧,其中以宣传部长戈培尔和二号人物空军部长戈林的分歧最为尖锐。

戈培尔坚定支持华方,赞成介入调解华日的矛盾,确保继续在华的商贸利益。更为关键的是,岛国的行径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不制止岛国,只怕会把华国推向苏国。

戈林地位显赫,而且极为傲慢,向来有看不起东方人的心理,不管是华国还是东洋人他一样瞧不起。

但戈林从军人务实的角度出发,在他眼中,岛国有比华国更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考虑到需要拉拢岛国牵制苏国,自去年签订反cp国际协定后,更应切实履行。

东洋长期妄图称霸远东,对到手的既得利益是绝对不会吐出来的,华日矛盾日趋紧张,风云变幻,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三国出于各自的利益,各怀谋略,纵横博弈。

对于棘手的三方关系,小胡子统领和智囊团权衡再三,决定对远东采取都不得罪、保持平衡的走钢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