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闪电战之父(1 / 1)

宋鸿飞站在豪华邮轮的甲板上,感受着微咸的海风,遥望远方偌大的夕阳把一道道金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把天空映照出漫天绚丽的晚霞。

他的心情并不平静,复杂的思绪在交织。

宋鸿飞深知此行无疑任重而道远,也许会面临着重重困难,也许将会充满变数,双方的利益是否能够达成一致还是个未知数。

但无论如何,此行任务是华夏在艰难时局中的一次努力,或许将会为当前困境带来一个转机。

宋鸿飞思绪万千,回想起这数年来神奇的经历,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和所作所为到底是否正确,但他知道,既然上天给了自己一个如此神奇的际遇,他必须为国家和民族尽一份力。

责任、荣誉、国家、民族、未来、理想、抱负,宋鸿飞不禁心潮激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让他对此行充满了期待。

宋鸿飞脑海中想起后世的一句话,他自言自语似地道:“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军委会陪同的特工人员高慕禹站在宋鸿飞身旁,默默不语。

俩人也算熟人了,去年宋鸿飞从美国赴欧洲,高慕禹是陪同人员,今趟他升了一级,从小高变成了上尉高组长,另一名特工就在不远处警惕十足地观察四周的情况。

高慕禹看着宋鸿飞出神眺望天际的身影,深感此行任务重大。回想起出发之前主管此次特卫行动的侍从室一处陈立仁主任下了死命令,令他不择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确保宋鸿飞的安全。

经过漫长的航行,邮船终于抵达了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然后一行人前往奥地利与赴欧代表团的一些先遣人员汇合。

宋鸿飞他们取道奥地利有一个目的,在西京之战中军委会见识了装甲部队的强大战力和平射炮的直瞄打击效果,高层推己及人,认识到将来面对东洋大敌的装甲战车需要有足够的平射炮火力,故打算加购一批奥造的“百禄”式47战防炮。

当时国军调整师部队装备的是德制pak 35/36型37战防炮,这型炮好则好已,但它有个缺点就是太重,行军重量达到450公斤,分解携行也不便利,过分依赖骡马,并且只能平射。

而“百禄”式47战防炮既可使用穿甲弹又能使用高爆榴弹,既能够平射对付敌军坦克,又能够为步兵提供曲射支援火力。该炮采用双脚开架,火力覆盖面积广。

该炮可以便捷灵活地分解成8部分,每部分重量约三四十公斤,一个炮班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组装和分解。运输时非常便利,既可以用骡马和车辆进行拖曳,又可便捷地分解用人力运输,对于连骡马化都没有实现以人力为主的国军,这款炮真是太符合国情了。

宋鸿飞再次踏上了汉斯柏林, 孔庸之特使的代表团历访了英、瑞、意、法等国,此时尚在巴黎,他比代表团早到了几天。

宋鸿飞受到了汉斯高层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因为他身上带着破解恩尼格码机的绝密资料,当然,最核心的机密装在他的脑子里。

一连几天,宋鸿飞和汉斯专家们在国防部一间密室里讨论破解密码机和现代计算机技术。

说是讨论,其实大都是宋鸿飞在讲解,一向高傲的日耳曼专家们再一次心悦诚服地端坐台下虚心当了一回学生。

德专家们惊骇地发现他们自诩为固若金汤的恩尼格码密码系统在现代科技面前竟然变得如此脆弱。专家们冷汗涔涔,脸色苍白地面面相觑,心中无不在惊叹这项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

当宋鸿飞告知华夏兵工署的计算机正在进行二进制、电子式和可编程的改进时,专家们皆不得不叹服,在这方面,华夏人确是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一名专家在台下不遗余力记着笔记,随后在讨论中拿着宋鸿飞那篇举世震惊的博士论文,向他讨教二进制和逻辑电路。

宋鸿飞并无保留,不吝指教。这名专家听得如痴似呆,看他一脸全神贯注的神情,似已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此人名叫康拉德·祖思,宋鸿飞知道这个名字。

历史上1938年,正是这位康拉德·祖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可编程的计算机z1。

宋鸿飞忽然心中一动,这一切如此神奇,是否因他的到来而发生?

按此情形,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二进制可编程计算机将会是由华夏兵工署还是祖思首先发明出来?

宋鸿飞又心生一种冥冥之中不可预测的奇异感觉。

宾主尽欢,成果丰硕,皆大欢喜。

随后,战争部长、国防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会见了宋鸿飞,并邀请他参观德军装甲部队。

有些出乎宋鸿飞意料的是,此次会谈他见到了两位日后威名赫赫的德军名将,一位是被誉为“德装甲兵之父”时任装甲兵总监兼第二装甲师师长的古德里安。

另一位是时任元首警卫部队指挥官、阿道夫青年团作战部特别联络官的隆美尔。年初时,隆美尔那本著名的《步兵进攻》问世,在德军中风靡一时,深得元首重视。

勃洛姆堡元帅借此次时机,专门找来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两位对机械化作战造诣颇深的行家,与宋鸿飞探讨装甲部队和现代步兵战术。他们对机械化作战的各个方面,包括装备、编组、训练、战术、战略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对宋鸿飞闻名已久,他的著作《机动、火力、防护、通信——机械化作战》两人都认真钻研过。此次他们是第一次面对面会谈,起初还话藏机锋,互相试探,双方几番言语下来,各自敬重,渐觉投契。

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心生惊讶,宋鸿飞虽年纪轻轻却是十分沉稳从容,谈吐得体,气度非凡,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有着与年龄严重不符的深远而睿智的的军事战略思维和眼光。

隆美尔暗暗惊叹宋鸿飞年纪比他小了20岁,但却和他一样都扛着上校军衔。

原本两人怎么也无法想象,为什么装甲部队和机械化作战这么崭新的概念竟然在那个被西方认为落后弱小的华夏国发展得卓有成效,甚至还成功实施了世界上首次装甲突击实战。

在驻华夏法肯豪森顾问团发回的内参战报中,正是此人指挥了一个营级规模的装甲突击编队,以势如破竹之势突破纵深,横扫敌军4个团,此战例在德国防军中引起轰动。

宋鸿飞在一块黑板上画出西京之战的地形环境、双方部署、攻防态势,首次向德方将领透露了此战突破、纵深突击的一些细节内幕。

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已不由心悦诚服,心中生起一种世界之大能人辈出之感。他们非常羡慕宋鸿飞能指挥实施了一次作战,这样的实战和演习场是不一样的。

勃洛姆堡元帅由衷地赞道:“我非常钦佩你们在机械化作战方面的成就,你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宋鸿飞微笑着道:“谢谢您的夸奖,元帅阁下。你们有大批优秀的将领和军事家,他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古德里安微笑着点了点头,道:“你们成功实施了一次非常精彩的装甲部队突击作战,你们的经验、见解以及坦诚分享,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宋鸿飞道:“终究不过是一次营级规模的小小扑腾。我认为,机械化装甲作战是未来的趋势,它能够大大提高作战效率和机动性。贵方有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和高素质的士兵,组建了三个师建制的装甲部队,这样的大兵团、大纵深的机动突击理念和思考,令人叹服。”

那时候德军“闪电战理论”尚在襁褓之中,古德里安也尚在苦苦探索和坚持中,宋鸿飞的话登时让他有了一种知音般的感慨。

古德里安微笑着道:“我们也在努力探索中。贵军的实战经验表明,机械化作战必须要有科学、灵活的组织编制、战斗编组,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隆美尔也微笑着道:“多兵种合成的机械化步兵部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作战任务,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战术。今后的作战,不能再一成不变地按照传统的步兵作战方式了。”

宋鸿飞点点头,道:“我们是在实战中集思广益摸索得出。对付坦克最好的办法是用坦克,但坦克也不应单独作战,坦克和机械化步兵需相辅相成,与炮兵、航空兵等兵种力量协同配合,组成合成化作战单元,方能最大化发挥出火力、机动、防护力的作战要素。”

“步坦协同、步炮协同、空地协同,贵军有令人生畏的强大空军和炮兵,这是让我们无比羡慕的。”宋鸿飞顿了一下,又笑着道,“我们举国之力,才勉强凑起了一个装甲兵团和几个炮兵团。”

勃洛姆堡元帅何等精明,听出了宋鸿飞的言外之意。

他微笑着道:“上校,现在我不妨给你透露一点,元首对于双方进一步军事合作的各项事宜是非常赞成和支持的。”

宋鸿飞露出一种心思被点破的表情,微笑道:“非常感谢,元帅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