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拉壮丁,扩编(1 / 1)

傲世第一皇子 高飞 1086 字 4个月前

“忍一时之痛,换取万世太平,本王同意了。”

“褚应,你要全力配合牛将军,务必要达成我军的战略目标,围困沧州城,将姬仲引出来。”

为将者,不可妇人之仁。

从这一点讲,大皇子赵岐是一位合格的将军。

如果能创造出几份过得去的战绩,也称得上是当世名将了。

军令如山,任谁也不敢违背。

一时间,朝廷占领区的官吏、军兵们都在疯狂地拉壮丁,为了完成上官分派的任务,甚至不惜将六七十的老翁和十余岁的孩子也送上战场。

妇孺的啼哭声日夜不觉,在乡野间连绵千里。

接近沧州城的地区尤甚,赵岐为了防止土地得而复失,人口被姬仲所利用,竟不分男女老少,把沧州百姓统统抓进了军营中。

铁匠、木匠编入修械所,为大军修补武器、铠甲、军械。

妇孺中,幸运的人派去浆洗衣物,不幸的则被充为军妓,为官军发泄兽欲。

为了阻止这幕人间惨剧的发生,许多地方大儒和地方官员求见赵岐,可他却统统不见,甚至把人乱棍打出去。

赵岐的长子,也就是偃王世子赵应贤。

见了这一幕,忍不住劝父亲道。

“父亲,您亲手创造这处人间炼狱,难道良心就不会痛吗。”

“做

了这件事,恐怕天下百姓都会站起来戳我们的脊梁骨,儿子不忍见父亲陷入骂名,请父亲收回成命。”

换做别人,赵岐早就一刀砍过去了。

真当他这个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大将是泥捏的不成。

可身旁说话之人是自己的亲儿子,赵岐连斥责一声也舍不得。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贤儿,成王败寇,只要胜了,做任何事都可以被世人谅解。”

“可若是败了,哪怕行得正坐得端,也要忍受万世骂名。”

“为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功名,更是为了你们着想。”

赵应贤愣了愣神,不明白父亲话里的意思。

“父亲作为皇子,受封亲王,我们作为陛下的皇孙,个个都能受封郡王、郡主,父亲何必为我们做打算。”

听到这话,赵岐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作为自己的长子,也是晋国皇室的皇长孙,赵应贤只比九皇子赵鼎小了一岁,可两人的本事却天差地别。

一想起赵鼎如今的成就、势力,几乎与自己分庭抗礼。

赵岐只觉得自己这三四十年全白活了,赵应贤这二十年也白活了。

“你怎么还不明白,我晋国每代都会陷入夺位之争,为了皇位不惜手足相残。”

“父皇是如此,我和太子、赵

鼎也是如此,无论我们谁胜了,都不会放过对手一条生路,哪怕是一根野草也要连根拔起,何况后代。”

“如果为父不能尽快打败花莲教,获得巨大的声望,掌控数十万大军,我们就不会有和太子对抗的实力。”

“最终,我们全家都要被人绑到菜市口,引颈受戮。”

赵岐不想死,甚至想在夺位之争中笑到最后。

如此,就只有让沧州百姓替他去死了。

“反之,若是能打败太子、赵鼎,登上皇位,我家子孙就能世世代代安享荣华富贵。”

“将来你更是可以入主东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贤儿,我知道你是个文弱的人,可是面对东宫的位子,我不相信你不动心。”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迫于利益和道德的分量,赵应贤终究没能坚持住自己的想法。

“父亲,儿子明白了。”

见到赵应贤终于成熟一些,赵岐高兴得拍了拍他的肩膀,又交给他一个重任。

“如今军队规模越来越大,为父处理政务有些力不从心,需要你的帮助。”

“我打算上表朝廷,任命你暂代沧州刺史,为我管理后方,提供物资。”

赵应贤没有被意外之喜吓倒,反而跃跃欲试。

“父亲,我一定做好这件差事

,为您分忧。”

赵岐哈哈大笑起来。

“好,太好了。”

“上阵父子兵,有你为我做管家,父亲一定能早日破贼。”

“走,用午膳去。”

隆冬腊月,赵岐父子在温暖的营帐里用膳的同时,千千万万个沧州百姓却在饿着肚子做工。

为了把戏做足,忠勇军指挥使牛星决定在沧州城外修建一圈防御工事和军营。

这项工程十分浩大,需要数万人辛苦干上一个月。

所需的建筑材料倒不是问题,土木都可以就地取材。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牛星和亲兵们亲自提着鞭子站在工地上。

“都他娘地快点,一个个别有气无力的。”

“谁若是动作慢了,等会儿就送他去填壕沟。”

说罢,牛星叉着腰看向沧州城。

“殿下这次发了狠,你们这群叛贼马上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沧州城内,留守的圣教军不敢犹豫,接连派出十几波信使出城报信。

此举正中官军下怀,所以牛星非但没有拦截,还暗令手下给他们行个方便。

在城外修建了许多无人看管的小型物资储备点,任这些信使使用,以便他们能尽快把消息传到姬仲处。

沧州与兖州的边境上,一只人数超过五万的大军忽然停止移动。

姬仲握着手上的信

封,脸上充满怒气。

“娘的,朝廷的实力实在太雄厚了,刚吃完败仗,又能重整旗鼓杀过来。”

“传令将士们后军变前军,向沧州城的方向行军。这兖州我们不去了。”

听到姬仲的命令,一名副将露出惊愕的表情。

“将军,作为先遣部队的五千弟兄已经深入到了兖州,正陷入兖州官军的围困中。”

“咱们若是不去救援,恐怕他们要全军覆没啊。”

面对副将的劝谏,姬仲脸色铁青。

“战争当前,要以大局为重。”

“既然担任先遣部队,他们就要有全军覆没的准备。”

“古人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杀到兖州去,破坏朝廷的统治,不如先将沧州彻底占据。”

“况且沧州城是我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不容有失。”

将领们拗不过姬仲,只好不情愿地踏上征程。

姬仲不是省油的灯,得知赵岐竟将沧州百姓抓去当炮灰,他干脆也学了起来,只是稍有不同。

姬仲将有斗志的信徒编为护教军,而将不信者统统编入教仆营。

从边境到沧州城,一路上疯狂掳掠人口,竟让他将本部统帅的兵力扩充到了十五万人之多。

虽然其中绝大部分人没有什么战斗力,可用作炮灰消耗敌人的体力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