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邓怀义的算盘(1 / 1)

傲世第一皇子 高飞 1072 字 4个月前

邓怀义坐在一张雕饰繁复的八仙椅上,清了清嗓子道。

“诸公觉得,我日后该如何对待郑王?”

“难道真要坐视他在荆州做大,而渐渐蚕食我的权柄。”

邓怀义是个很有领地意识的人,否则也不会放弃高升的机会进入朝廷六部任职,而选择留在荆州。

苦心经营多年,他早已将荆州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

此前赵鼎被封为南郡郡守就引起了他的敌视,如今赵鼎又被封为荆州都督,邓怀义岂肯罢休。

门客中有人揣摩到了邓怀义的心思,顺势说道。

“如今郑王凭借军功得了朝廷的赏识,邓公想要压他一头,也唯有在军功上下功夫。”

“我建议邓公以御敌防盗之名,广募荆州豪杰组成一支大军,再从荆州都指挥使司下辖各卫所抽调精兵组建一只备寇军,直属于您。”

邓怀义顿了顿,道。

“此计甚好,唯独有一点让我担心。”

“如果朝廷提防我,猜忌我,我该如何?”

能坐上刺史这样的高官,邓怀义可不是个蠢人。

他很清楚自己和赵鼎之间的差距,别看自己在官场上沉浮多年,掌控荆州也有许多年,可谓树大根深。

可在官面上,自己始终低赵鼎一头。

只因赵鼎是晋帝的亲

儿子,而自己只不过靠着父租余荫才得以入仕。

门客干笑两声,将原因和盘托出。

“如果放在以前,在下还真不敢提出这样的建议。”

“可如今晋国内外交困,四处都有战事,形势危如累卵,朝廷一定会主动采取措施。”

“而且郑王与太子、大皇子不睦。郑王如今成了荆州都督,眼看着要在荆州做大,两位贵人一定不希望看到荆州落入他的手中,必定会扶持邓公您。”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明白不过了。

邓怀义捋着胡子哈哈大笑两声,直奔书房写信去了。

利用好诸位皇子之间的矛盾,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他赵家人之间自相残杀到最后,只会便宜他邓怀义。

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出,不过几日的功夫就送到了东宫里。

见到这封信上的内容,太子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

“邓怀义这老狗,真以为自己很聪明吗。”

“如果不是看他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荆州又直面楚国兵锋,乱不得,早就把他拖到京城一刀宰了。”

听到太子这话,崔乾忍不住凑了过来。

“殿下,既然他想要您的支持,索性就成全他。”

“只要我们手里牢牢掌控住天门关,不管何人拿下荆州,笑到最

后的人都一定是我们。”

天门关是荆州北部最重要的关隘,是通往京师的门户。

此关隘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偏偏又卡在交通要道上,不管商旅还是大军往返南北,都必须经此路过。

太子深知此地的重要性,所以早早就渗透进了天门关,把天门关守将及一应军官都换成了自己人。

太子沉思片刻,觉得崔乾的话很在理。

“就依你所言。”

“替我写几封公文,把邓怀义想要的东西都给他。”

崔乾应声称是,正欲转身却被太子拦下。

“最近为何不见王行知来见我?莫非他以为我会出尔反尔,食言杀他。”

太子不解,虽然花莲教起事、大皇子报捷一系列事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搞得很僵,但自己和花莲教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

崔乾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几位绣衣御史却手持一封文书飞奔而来。

“殿下,监视王护法的兄弟全被杀了,等我们冲进王护法家调查,只见所有仆人都被遣散,院子里只留下这样一封书信。”

直属于皇帝的绣衣御史却为太子奔走做事,崔乾早已见怪不怪了。

太子是国之储君,早晚要登基继承大统,很多人都把他视作半个皇帝,愿意为他效

力。

绣衣御史不是个例,天下文武群臣大多有同样的想法。

看完了书信上的内容,太子立刻撕碎,面色变得阴云密布。

“好,好得很。”

“真以为没了花莲教我就会失去一大助力吗,白日做梦。”

“我倒要看看你花莲教最后能闹成什么样子,还能反了天不成?”

“崔乾,我们一大收入来源断了,是时候寻一颗新的摇钱树了。”

崔乾虽然没能看到书信里的内容,但通过太子的言语、表情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无非是花莲教主动中断合作,并撤回所有在京高层罢了。

这种举动表示花莲教认为自己翅膀硬了。

“殿下,听说偃王在沧州为了弥补军用不足,选择了沿途设卡征收厘金。”

“商人不事生产却坐拥万贯家财,产业跨州连郡,几乎比肩王侯,衣食住行处处僭越,目无法纪。”

“我想征收一点厘金很合理,若遇到敌对势力的商人,也能趁机拿下。”

征收厘金的提议一出口,瞬间吸引了太子的目光。

他的确眼馋商人的家产,可碍于朝廷颜面,不好大张旗鼓地操作。

征收厘金这种小事难以引起注意,用来敛财再合适不过。

而且诸皇子、王公贵族往往名下都有商队,如

果将来谁与自己作对,便可趁势命厘金关卡拿下。

“此计甚好,就派京营去执行这一任务吧。”

“本宫投入那么多银子,也该让我看到成效了。”

成为京营节度使只是掌控这只军队的第一步,想要真正控制这只军队,还要花费大量的心思、金钱邀买人心。

太子近来不少支出就是花在了这上面。

成效自然也是很显著的,通过收买、利诱、换将等手段,京营中几乎三分之一的军官都成了东宫的人。

这也是太子敢于命令京营去设置关卡征收厘金的底气。

只不过太子征收厘金是为了弥补收入来源不足,大皇子征收厘金却是真的揭不开锅了。

沧州砀山郡的野外,数万官军扎下大营,与围城的圣教军对峙。

虽然一路上连战连胜,可平叛军却没有什么收获。

大皇子赵岐反而要为了治疗伤兵、收拢掉队士兵、购买补给而每日支付上万两白银。

长史褚应向他汇报最近的收支状况后,赵岐终于忍不住了。

“不能再等了,以少击多就以少击多吧。我平叛军俱是大晋精锐,不惧这群贼寇。”

“明日五更天埋锅造饭,将士们吃完就发动决战。”

平叛军进入沧州十余日,这场战争才真正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