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偶遇高程,建设织布厂(1 / 1)

傲世第一皇子 高飞 1105 字 4个月前

可是当赵鼎将设计图纸以及原理告知后,她却感到十分意外。

“制造这种寻常百姓家用的东西能赚几个钱?对你来说不是白费功夫吗?”

在他眼里,赵鼎一向是个重视利益的人,若是一件事没有足够的利益,他是不肯白费力气的。

可今天赵鼎所做的事却有些打破她的认知。

赵鼎摇了摇头,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仿佛在嘲笑卫茜的无知。

“你不明白,越是面对平民百姓的生意,能赚到的利润就越大。”

“别看这炉子功能简单,只有取暖的功能,我们的成本只有五钱银子,可售价却能达到一两,换言之我们能从中赚到一倍的利润。”

卫茜咂了咂舌,她想不到如此寻常的一件东西,背后竟然有这么大的利润。

“可平民百姓未必有能力消费这东西,即便有这个意愿,恐怕也很难形成普遍的风潮。”

卫茜也许不像赵鼎那样懂得许多大道理,可她了解这些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同胞。

他们是最吃苦耐劳的民族,只要生活条件还在容忍能力之内,就一定不会将银子用于个人享受上。

“别的地方我不敢保证,可南郡和顶山郡的老百姓一定有这个能力消费。”

赵鼎为何有这个自信?只因他在南郡花出了好几万两银

子收购猪婆龙,南郡百姓的腰包瞬间宽裕不少。

而顶山郡在高程推广织布机后,也会因葛布的生产变得富裕起来。

至于两郡之间的洪县,那就更了不得了。

洪县本来就人口稀少,现在汉赵公司在这里大规模地建设,几乎将全县三分之一的男丁都吸纳进来。

这些人一来做工,有了工资,便有了消费能力。

“至于怎么才能让百姓们来购买这炉子,便是我要将同一个炉子设计出两种外貌的原因了。”

“你看这顶大炉子,做工精致,布满了各种纹饰,只售价十两,那些乡间的财主们一定眼睛都不眨就会买走。”

“一旦这些财主们大范围购买,就会引得百姓效仿。他们买不起十两的炉子,就只好买一两的小炉子了。如此,便不愁销售了。”

听到赵鼎这些话,卫茜才回味过来,为何这设计图纸前后看上去不一样,原来竟是两款产品。

惊讶之余,卫茜更佩服赵鼎的智慧。

能想出用财主形成吸引效应,吸引百姓来购买,赵鼎这样的人不居于高位,谁还有资格。

“不过,我只能动动脑筋,出两个点子,具体的生产、运输、销售却是要麻烦你来。”

有些时候,赵鼎会感到愧疚。

自己上下嘴皮子一碰,把一个又一个

点子甩下就走。

让卫茜等人付出辛苦血汗去实现,等到完成之后,自己又来享受成熟的果实。

这个甩手掌柜当得真是不要太爽。

可他没办法,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做更多的事就必须适当的分权,将事情交给别人来做。

能把合适的事情交给合适的人来做,赵鼎觉得自己已经比天下大多数人要强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赵鼎的合理安排,一切都在走向正轨,变得越来越好。

不等赵鼎前往顶山郡城找高程,他倒是先来找赵鼎了。

一进入赵鼎的房间,高程便惊讶道。

“郑王殿下,许多日不见,您怎么来洪县了,而且此地还多出一个什么汉赵公司。”

赵鼎请他坐下,随后解释道。

“我来是为了将手底下的生意整合到一起,这样一来既方便管理,运营起来也正规得多。至于结果,便是你看到的汉赵公司了。”

“原来如此。”

高程没有深究公司是何物,而是向赵鼎开口寻求帮助。

“有外地客商找我购买葛布,承诺可以按照每匹一两的价格购买,而且每匹布还能给我一钱银子的好处费。”

高程话还没说完,赵鼎就忍不住打断他。

“最近我的人发现楚人在不断往北调兵,你可得小心点,千万别把

物资卖给了楚人。”

“万一坐实了资敌的罪名,不仅你要抄家灭族,整个顶山郡的百姓也要跟着倒霉。”

华夏人一向最讨厌叛徒,喜欢用最残酷的刑罚处置他们。

赵鼎难得碰上高程这么一位心系百姓又有能力的郡守,不想见到他一个跟头栽倒,再也爬不起来。

高程摆了摆手。

“您放心,我还不至于蠢到这个份上。”

“我派家中老仆去打探了,这些人来自我晋国北方,不是冀州就是沧州,总之一定是晋国人。”

听到这个回答,赵鼎才放下心来。

“这就好。”

“晋国生产葛布的地区不少,即便那些人买葛布是为了造反,也牵扯不到你的头上。”

赵鼎万万想不到,今日的对话竟然会一语成真,在不久的将来应验。

“下官今日前来,为的还是改良织布机。”

“您之前叮嘱我,要运用百姓的智慧。于是我张贴告示,赏银百两,终于找到一位能工巧匠。”

“他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竟能让织女同时纺织两匹葛布,令织布效率大.大提高。”

几乎是一瞬间,赵鼎就在脑海中幻想出了这台新机器的模样。

更加宽大的机体,几乎是将两台织布机拼凑到一起,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

若是能将无数台织布机

组合在一起,再用蒸汽做动力,恐怕一个人的生产力就能比得上之前几十个人。

此时此刻,赵鼎竟有了开设织布厂的想法。

“可惜我顶山郡没什么能工巧匠,所以没办法大规模制造这些织布机。”

“下官便想着来求助殿下,借助您的工人来制造新式织布机。此事若成,便能造福顶山郡十数万百姓。”

凭借着对赵鼎的了解,高程觉得自己的请求一定会被答应。

可这一次,他失算了。

“高郡守,我倒有个好主意。”

“干脆我在顶山郡建设几家织布工厂,雇佣妇女们来此织布,雇佣青壮们为我获取原料。”

“如此一来不仅效率大.大提高,还能加速织机的推广。”

赵鼎打算亲自参与葛布的制造了。

高程推广织布机的办法十分稳当,缺点则是效率太低。

想要让全郡百姓接受织布机,并成为当地织布产业中的一员,恐怕要三五年时间才能办到。

而且织布机的出现仍旧将妇女束缚在家种,做不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赵鼎思前想后,认为自己既然来到了顶山郡,就应该干一票大的,让这片落后的土地焕然一新。

而自己也能从中收获民心,收获数不清的利润。

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好机会,错过了就再难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