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对不起了,香农先生!(1 / 1)

宋鸿飞在轻武器和弹道学的丰硕研究成果,对当时中国军事工业的建设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兵工署长俞大维亲自兼任所长的弹道研究所,设置有射击数据测量室、工艺室等部门,并在华夏国金陵八卦洲地区,专门建立了一个炮靶场。

弹道研究所潜心对宋鸿飞设计的枪械,以及欧、美、日、俄等国进口的各式火炮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进行枪炮内外弹道、射表编制、发射火药的研究测试,并着手规划仿制。

其中一项最为机密的工作,就是对宋鸿飞设计的“中间威力弹药”进行设计和计算。按照宋鸿飞的设想,包括了当时最常用的两种口径,设计了792x42、762x39中间威力弹,以及68x39、65x39等另几种口径进行对比测试。

武器、弹道的研究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靠人力计算显然行不通的,俞大维充分利用了宋鸿飞在it进行计算机研究的成果,成立了一个计算机研制小组。

这么一来,华夏国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上紧密跟踪着国际先进水平。

在那一个时期里,华夏国和欧美各国在科技上、工业、军工业的交流与合作也越加紧密,不断持续得到良好的发展。

华夏国民政府从各行业、工厂、研究单位中选派资送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和青年学生,到欧美的各工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

俞大维不遗余力,革新技术,罗致专才,大力改善了科学与工程人员的条件和待遇。短短几年下来,兵工署很快成为华夏国民政府所属各单位中知识水平最高,专业技术力量最强的一个精英部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由于当时的继电器不仅价格高,体积还不小,在宋鸿飞的建议下,兵工署研制的计算机按照“小步快跑”的思路,先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再求慢慢改进和更新换代。

兵工署的计算机保留了机械存储部分,把运算和控制部分用继电器实现,是一台半机械、半继电器的机电式专用计算机,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仅仅设计用于数值计算和求解线性方程组,不可编程,也非图灵完备性。

“国家穷啊,每一分钱都得用到刀刃上。”俞大维和宋鸿飞无可奈何的叹道。

俞大维业也面对着很大的压力,研制计算机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受到华夏国民政府一些高层的质疑:一台计算的机器能干什么?花了这么多钱,什么可见的成果都看不到,还不如多买点大炮!

根据宋鸿飞在it的研究成果,这台计算机在设计时也预留了极大的改进空间,可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里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经过改进,可采用外部插入的方式进行“编程”。

编程方法有点像老式电话交换机的操作,把几百根电线插入插板,执行所需的不同运算。每当进行一项新的计算时,都要重新连接线路。虽然“可编程”,但配置很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这台计算机最高能达到每秒2-3次加法运算的速度,是手工计算的数百倍,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亮点在于计算精度很高。

它一问世,就立即在弹道计算上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让那些本来质疑计算机作用,批评研制花费太高的人通通都闭上了嘴。

俞大维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俞大维又借此机会,大力训练、培养了很多电子科技方面的人才,并且加大了对兵工署无线电器件厂的投入,计划大力研发生产电阻、电容、继电器、电子管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宋鸿飞亦不得不暗暗赞叹:“不愧是兵工之父,真是高瞻远瞩,远见卓识!”

随着阅历的增长,当初的年少轻狂也已渐渐消退,他也变得愈加从容沉稳,愈发感悟天下之大能人辈出,创造历史的丰功伟业需要无数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无数人的远征。

宋鸿飞非常清楚,早期机电式计算机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通用性、可变性和“存储程序”的机制。

在20世纪电子电路发展的早期, 电磁继电器被大量用于制造具有复杂电路的机电装置。不过,如何设计和分析电路,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支持。

在很长的时间内,电子工程师设计搭建完复杂的电路后,需要进行十分繁杂的排错工作,直到“布尔代数”在电子技术上应用之后,才迎来康庄大道。

布尔代数,又称为逻辑代数,用代数的方法对二值{真,假}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运算,是现代电路设计最基本的数学理论基础,使得电路的设计更简化,节省了电路元件,也大大节省了电路的测试工作。

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20世纪早期,一些电子工程师已经领悟发现布尔代数很符合电子电路的某些特点。

宋鸿飞知道,历史上正是香农于1938年在他的论文《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中,首次提出用布尔代数进行开关电路的分析描述,阐述了布尔逻辑在电子学中的应用,从而奠定了电子电路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布尔代数和开关电路并不是香农所发明,香农是利用这两者发明了新的理论。

其他电子工程师只是基于经验感觉到了两者的相似性,但并没有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直到香农进行了严格的理论逻辑推演,完美的推导证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

有点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定理”和华夏国古代“勾三股四弦五”的区别。

宋鸿飞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辗转反侧,苦苦思考了很久。

对于被后世码农称为“祖师爷”的信息论鼻祖香农,他是万分敬仰,绝不敢有半点不敬之心。

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亲身参与进了这个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如果机缘巧合,以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他也能把这两者相结合的理论创建出来,他有这个自信。

辗转之间宋鸿飞忽而想到,当局者迷,他参与进了早期计算机的研制之中,或许蝴蝶的翅膀已经扇动,这本身也已悄然了改变历史进程。

心念电转间,又猛然惊觉:这一切,难道不正是那个“机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历史上大大加快了,布尔逻辑和电子电路理论的推出其实也已近乎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就算不由他首先推出,只怕也会有别的什么人提出,看如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势头,估计也不会晚到两年多后才由香农第一个提出,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宋鸿飞继而又想到,时局紧迫,时不待我,大规模全面战争没两年就要爆发了。

一旦全面战争来临,势必再不会有安稳无虞的科研环境和条件,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宽裕了。

华夏国需要在即将兴起的现代电子科技发展潮流中占据潮头,需要破除科学技术落后、饱受西方列强欺压的局面,需要在世界科学发展的进程上牢牢占据一个关键的制高点!

若是失去了这次紧跟科技发展的绝佳机会,在以后科学文明飞速发展的国际社会上就会越加落后越拉越远,华夏国在今后科学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世界上就没有话语权!

这是国运之战!

以国之名义!

思绪纷飞间,宋鸿飞默默地说道:“对不起了,香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