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横空出世(1 / 1)

根据华夏工业专家的意见,宋鸿飞经过精心计算和设计,在设计上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生产、加工的难度。

这支步枪的零部件大量采用了精密铸造工艺,除了枪管、导气管活塞、精制钢弹簧等部件外,其他部件都可以自行生产。

枪管可以采用毛瑟1924式步枪的枪管为原型,只需生产时经过少量的调整改造即可,整枪的生产成本也将尽可能的压低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

对于机匣,宋鸿飞向各位兵工专家列举对比了种种优缺点,他坚持采用类似03式自动步枪的上、下机匣结构。不过由于当时的冲压、焊接水平还不成熟,宋鸿飞将冲压机匣改为锻压机匣。

该枪的测试样枪一出来,立即获得在场所有人的瞩目,人人目不转睛,目光都被这支外形优美漂亮的步枪吸引住了。

这支步枪采用手枪式握把,除了握把、护手和枪托为木质外,全枪再找不到一寸木材,这种“钢多木少”的优美外形在当时也是划时代的前卫设计。

该枪的机械结构设计极其简单,具有十分优良的可靠性和勤务性,枪机长行程导引方式、三闭锁突笋的设计保证了动作的可靠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华夏兵工署长俞大维亲自试射了这支步枪。

俞大维立姿持枪,空枪的重量控制在4公斤以内,枪身重心分布合理,质感十足,手枪式的握把握持舒适,人机功效很好。

俞大维装上10发弹匣,拉栓、上膛、瞄准,动作干净利索。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现场顿时一片安静,针落可闻。

“砰”一声响,俞大维只感到肩膀受到轻轻一推的后座力,子弹已出膛直射100米外的靶子。

“有了!”俞大维心里一阵惊喜,他的枪法很好,子弹一出膛就已感觉必将命中。

他迫不及待,连连击发,“砰砰砰砰。。。”一阵密集的枪声,半自动的射击模式以紧密的节奏,很快就把10发弹匣打空。

“射击感觉非常好!”俞大维按捺不住一脸的激动和喜悦,爱不释手地仔细端详着手里的步枪。

“10发全部命中!”此时,远处传来了报靶的信号。

“哗哗——”现场顿时一片沸腾,人们已抑制不住自己情绪,激动地蹦啊跳啊,爆发出震天的掌声、欢呼声、兴奋的高喊声。

这是华夏国自己研制生产的第一支步枪!甚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并且是一支最先进的半自动步枪!

长期以来积贫积弱,连轻武器都受制于人、处处仰人鼻息的局面可以一扫而去了!

兵工专家们早已控制不住满面而下的热泪。

“我要给宋鸿飞请功!”俞大维眼里闪烁着泪花,激动地说。

接下来就是各种严苛的测试。

华夏军委会和兵工署进行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研制、生产、测试的一切环节都是在严格挑选组织的人员中进行。

在严寒、酷暑、大雨、风沙、泅渡江河、浸泡泥水等一系列严格测试中,该枪表现极为优异。这是一支精度好、动作可靠、重量轻、操作维护简便的性能优良的武器。

随后,兵工署立即组织相关专家编制生产图纸。

样枪靶场测试的结果很快就反馈来了,宋鸿飞兴奋不已,他欣慰万分的同时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长久以来的心血终于结出了收获的硕果,一切的努力在向着设想的目标迈进。

过不了几年华夏国就要进入艰苦而漫长的全面抗战,这支步枪又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宋鸿飞又倍感急迫,他知道对于现代战争来说,双方最大的实力差距在于重装备,在于依靠现代化工业的飞机、坦克、大炮。

东洋军一个常设师团下辖的炮兵联队拥有75以上口径的山炮、野炮数量达48门,加上作战时配属的独立重炮兵,一个师团的火炮甚至比华夏国军队一个拥有数十万兵力的战区还多。

东洋军师团的每个步兵联队至少也有一个4门炮的山炮兵中队,每个步兵大队还有2门70口径的92式步兵炮,东洋军队一个营级的大队自身都能有2门身管火炮的配属重火力。

全面战争初期华夏国军队装备最好的德械调整师在纸面编制上有一个12门制的山炮营,实际能有1个连就不错了。并且很快也因火炮损失惨重,都集中整合到几个独立的炮兵旅、团中,全国所有战区抢着用,炮弹更是得掐着手指头算着打。

而后期的调整师甚至连一门山炮都没有,师一级只有迫击炮火力,实在太寒酸。

没有重武器的压制火力,华夏国军队只能悲壮地用士兵的生命来填。

以当时华夏国的工业能力来说,研制重装备就是天方夜谭,宋鸿飞也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在轻武器方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华夏国士兵不必要的伤亡和牺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宋鸿飞暗暗道。

半自动步枪研制成功后,宋鸿飞加紧了轻重两用“通用机枪”的研制。

重机枪是华夏国军队基层步兵分队的火力支柱,拥有能压制住对方重机枪火力的武器,对于缺少火炮重武器的华夏国军队来说至为关键。

有了半自动步枪成功的实践经验,通用机枪的研制设计也轻车熟路了一些。

通用机枪作为发射全威力弹药的自动武器,比起半自动步枪,它对可靠性、枪管强度、零部件耐用性等各方面的要求更高。

宋鸿飞参考了后世的一代名枪——前苏国pk通用机枪和华夏国产67-2式机枪作为蓝本,并针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精心改进设计。

宋鸿飞设计的通用机枪同样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长行程活塞,枪机回旋闭锁方式,并且零部件最大程度的讲究和半自动步枪通用。

采用可快速拆卸的枪管组件设计,有一个可折叠式提手,便于携带机动和快速更换枪管。长行程活塞导气管在枪管下方,并装有一个两档位的气体调节器。

受限于当时的材料科技,枪身重量比pk机枪稍重,空枪重量约95千克。

该枪采用开膛待击的方式,枪口装有高效的消焰制退器。发射和半自动步枪一样的792x57子弹,使用和国军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相同的弹链供弹。

设计理论射速为600发/分钟,一般在连续快速发射两条弹链500发子弹后,就要求更换另一根枪管或让其冷却,以防止枪管过热磨损。

在使用双脚架的轻机枪模式下有效射程为800米,三脚架的重机枪模式下有效射程为1000米。